藏地密码

字:
关灯 护眼
藏地密码 >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 第653章 你说这不巧了嘛

第653章 你说这不巧了嘛

热门推荐: 收尸人盗墓笔记剃头匠鸿蒙道
    看着眼前的男子,郭子亮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男子三十多岁,叫杨红利,是中州市政府土地规划负责人。


    “杨主任,来,抽烟,尝尝味。”郭子亮掏出一条华子,直接往对方手里塞。


    杨红利见状连忙后退两步,一脸警惕:“抱歉,我不抽烟。”


    “明白!”郭子亮反应超级快,搬起两箱茅台就往对方车上放。


    杨红利立刻阻止:“喂,你干什么?”


    “没什么啊!”郭子亮浑不在意道,“走,走,这马上就中午了,咱们找地方吃点饭。”


    说着,顺带将车门帮对方关上。


    看他的表情,仿佛从没往对方车上放过酒。


    杨红利第一时间把车上的酒搬下来:“拿走,我不喝酒。”


    郭子亮将一张银行卡塞进对方口袋的同时,又把酒帮对方搬上去:“杨主任,你给我酒干什么?


    我最近高血压,喝不了酒。


    而且凭白无故的,我也不能要你的东西啊!


    这酒你买的是那种一箱六瓶的吧?


    六个九,有品位,够档次。”


    说完,一脸若有深意的拍拍,对方衣服有银行卡的那个口袋。


    杨红利:“……”


    他直接被郭子亮给气笑了,这家伙的市侩气简直与生俱来。


    关键脸皮还特别厚,如果不是自己亲眼看着对方把那两箱酒放到自己车上,自己车里也没茅台酒。


    仅看对方的演技,他还真以为这酒是自己的。


    从兜里掏出那张银行卡,杨红利道:“郭老板,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在中州建电子厂真的不行。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是当时富士康入驻时,城市规划局和他们签好的合同。


    如果给你审批了,就等于违约。


    富士康只需一纸诉状,事情就大了。


    别说我,即使咱们豫省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人也不敢答应你。”


    郭子亮呆住:“你说真的?”


    “废话,在中州开电子厂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如果可以,你都不用过来,只需打个电话,我直接把同意书送到你家门口。


    这个真不行。”


    郭子亮脸色有些难看。


    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不代表什么都不懂。


    富士康是台企,算是标准的招商引资,所以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优待。


    一旦出现纠纷,必定会引来巨大的舆论效应。


    所以此事真不是自己通过公关能搞定的。


    见他为难,杨红利笑道:“你其实也不必为难,中州不行,其他地方没问题啊!


    比如汴京。


    中州和汴京距离较近,现在两个城市又搞了个一体化。


    所以在汴京建厂和在中州差不多,加上汴京土地更加便宜,也能帮你节省大量资金,算是一举两得。”


    然而郭子亮摇摇头:“汴京不行,那边地方太小,达不到我的要求。”


    “地方太小?”杨红利一愣,“汴京很小吗?”


    “对,我这次前期计划投资三千亿,如此规模,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我不是看不上汴京,而是那里真的差点意思。”


    杨红利眼睛直接瞪大:“等等,你说你前提计划投资多少钱?”


    “三千亿!”


    “郭老板,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郭子亮抬起头:“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在和你开玩笑吗?


    实不相瞒,我计划建造的光明电子厂,虽然名字是根据我的姓名演化出来的。


    但真正的大老板并不是我,而是张岳。


    天友建筑集团你听过吧?张岳也是天友建筑集团的老板。”


    杨红利眼角跳了一下。


    张岳他当然听说过,作为中州最有名的企业家,对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万万没想到,计划开电子厂竟然是张岳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那情况就复杂了。


    想了想,杨红利对郭子亮道:“郭老板,要不你先回去,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郭子亮连忙点点头:“真的?那麻烦你了。”


    说完又抱起那两箱茅台往杨红利车上放。


    杨红利立刻阻止:“别这样,我们有规定。


    如果你执意要送,关于建电子厂的事,就另请高明吧!”


    从杨红利这离开,郭子亮眉头皱了起来。


    虽然对方最后口头答应了,但作为老江湖,他当然能看出来,杨红利这么说只是看张岳的面子。


    毕竟张岳在中州的影响力太大了,而且人脉极广。


    他若请人办事,一般人就算帮不上忙,也不会直接拒绝。


    杨红利就是这样,毕竟富士康的影响力太大了。


    而想建电子厂,又绕不开富士康,几乎就是无解。


    若最后真不能行,那也只能将就一下,把厂址放到汴梁。


    杨红利回到办公室。


    郭子亮头疼,他比郭子亮更头疼。


    即使不说建电子厂的人是张岳,光对方愿意投入三千亿,就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而且现在和以往不同,以前有房地产撑着,大家手上并不缺钱。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干什么都很顺。


    可现在不一样了,房地产泡沫被刺破后,中州的财政瞬间缩水一大半。


    现在想做什么事,得到的唯一回应就是没钱。


    想办事可以,钱这方面自己想办法。


    杨红利已经向上面提交了二十多项建设规划书。


    结果全部被驳回。


    不是他的方案不行,而是没有钱,再好的项目都动不了呀!


    三千亿……


    杨红利忽然很想说一句话:“曾经有一个三千亿的机会放到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正惆怅,忽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气冲冲的走进来。


    他用力将手上文件往桌子上一摔,怒气冲冲道:“混蛋,全都是混蛋!


    落井下石也不是这样落的,想当年我为了我请他们来,整整三个月我都没休息。


    今天找领导要政策,明天和那些村民谈地皮,后天又要提供各种文字方案。


    那段时间我足足瘦了二十斤,好不容易才把一切搞定。


    这才过去几年就翻脸不认人了?


    岂有此理,简直……不要脸。”


    杨红利看着对方,直到中年男子怒气减了大半,才小心翼翼问:


    “周主任,什么情况让您生这么大气啊?


    来,喝杯茶润润嗓子,万事好商量。”


    周主任看了杨红利一眼,没好气道:“你小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是能好好说,我至于吗我!”


    杨红利笑道:“那您也不该生气。


    以您的本事,什么事搞不定?


    当年富士康就是您引荐过来的,那时好几个省的代表你去争这个名额。


    不管政策优惠,还是官方支持,又或者福利供应,咱们豫省都不是最好的。


    可即便如此,您依旧凭借自己卓绝的智慧,和强大的个人魅力,让富士康落地中州。


    富士康建成后,直接解决了豫省近十万人的就业问题,间接提高了上百万人的福利待遇。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您,现在的中州经济起码倒退五年!”


    杨红利说的是实话。


    引进富士康的确是周主任一力促成,当时对方还是个普通小科员。


    正因为这件事直接连升三级,据说明年还能更进一步。


    因此在杨红利看来,做到周主任这一步,已经注定了以后的平步青云。


    他应该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稳如老狗才对。


    谁知周主任不听他的话还好,一听瞬间更生气了:“别提富士康,我现在最烦的就是他们。


    就在刚才,富士康中州分厂的厂长找到我,说他们打算搬迁。”


    “搬迁?”杨红利一脸茫然,“搬到哪?”


    他真的呆住了。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富士康当初选择中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里不仅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还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周主任能说动富士康高层,凭的就是这个。


    如果富士康想在其他地方建分厂,杨红利并不会奇怪。


    和对方竟然要搬迁……他是真的想不通。


    周主任黑着脸道:“还能搬到哪?印度呗!”


    杨红利眼皮一跳,他瞬间明白了对方这么做的意图。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工。


    以前华国穷的时候,大家对工资的要求并不高。


    一个月一两千,做梦都能笑醒。


    但现在不一样了,六千块钱都没人愿意干。


    就算把工资开到八千,依旧有人张大嘴巴喊累。


    杨红利去过富士康的招工现场,那里经常排着五十米的长队。


    这个队伍不是来应聘工作的,而是来辞职的。


    没错,富士康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辞职。


    虽然辞职理由并不相同,但工资待遇不理想,绝对占很大一项。


    只是……


    他问周主任:“富士康搬到印度未必就更好吧?


    虽然印度那边的人工的确低了不少,但众所周知,印度人也是出了名的懒。


    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干活,难度不是一般大。”


    这点杨红利倒没有瞎说,印度人的懒惰是出了名的,网上经常能刷到。


    至于原因,也不是国人对印度有偏见,而是因为地理环境。


    印度位于赤道地区,那里拥有着广阔无垠的平原。


    不仅土地肥沃,而且种的庄稼都是一年三熟。


    在华国,比如中州地区,一亩地可以收获六百公斤的冬小麦,和六百公斤的玉米,一共一千两百公斤。


    这放在全国都是佼佼者,甚至被誉为国人最大的粮仓。


    原因就是中州东部全是平原,加上很少有自然灾害,基本可以保证产量。


    北边的东三省虽然同样有广阔的平原,但由于天气寒冷,只能一年一熟。


    南方倒是热一点,但南方不是山就是水,并不适合耕种。


    这也是古代的王侯将相,动不动就要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原因。


    在农耕时代,中原地区实在太得天独厚了。


    可即使是中州,依旧无法和印度相比。


    印度那边的土地,随便撒点粮食在上面,什么都不用管,都能有不错的收获。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一年三熟,产量比中州这边差不多能高出一倍。


    所以印度人在祖先还是原始人时,就不愁吃喝。


    当然,不认真种地有时候的确会挨饿。


    但最多也就是把一天三顿改成一天两顿,而且饿一饿还能减肥。


    哪像华国,每当一个封建王朝到达末期,都会饿殍千里,尸横遍野,简直是人间地狱。


    正因为此,华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勤奋的。


    尤其是种地,已经刻到了骨子里面。


    现在从种地变成拧螺丝,同样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印度,指望那帮把种子随便往地里一撒,就饿不着的人干活,简直就是开玩笑。


    周主任无奈摊摊手:“我也是这么和他们说的,可关键是对方根本不听。


    而且……”


    他眉头紧皱:“富士康已经在印度建了一家电子厂,反响还不错。


    印度人的懒惰现象的确存在,但只要给予一定的工作激励,很多人都能适应那种工作节奏。


    毕竟什么地方都有穷人,一个人都要饿死了,肯定会努力工作挣饭钱,那还顾得上偷懒?”


    杨红利不说话。


    关于印度的民风问题,他也是道听途说,具体怎么样并未见过,也不好过于武断。


    周主任要经过刚才的情绪发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不少。


    他突然叹了口气:“既然要走,那就走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能有什么办法?


    就是可惜了那么大的一个厂子,以后恐怕就得荒废了。”


    杨红利突然心中一动,随即声音有些兴奋:“周主任,你说富士康搬走后,厂子他们就不要了?”


    “废话,地是咱们的地,厂房都是他们帮他们建的。


    至于里面的设备,设备的确是他们的。


    不过这些设备用了那么多年,大部分已经老化,根本不值什么钱。


    等等,我说你小子这么高兴干什么?幸灾乐祸是不是?”


    杨红利连忙道:“不是,您误会了。


    刚才有个姓郭的人找到我,他想在中州建电子厂,被我回绝了。


    毕竟有富士康的合同在,这是不被允许的。


    现在既然富士康要搬走,刚好可以让他接手。”


    周主任抬起头:“找人接手,你没发烧吧?


    知不知道富士康有多大?那块地皮又值多少钱?


    一般人别说接手,连地皮他都买不起。”


    “对方前期计划投资三千亿,后面如果发展顺利,还会继续追加。”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收尸人 盗墓笔记 剃头匠 鸿蒙道 我老婆是美女总裁 创世至尊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