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队里知道了什么, 非常时期也不会有人主动在他面前说起这件事。
他需要做的,是好好参加完所有的比赛。
而她要做的,是一个人打好这场仗。
眼下第一件事, 就是不作过度回应,静观其变。
既然有人偷拍到了她和李朗贤在酒店楼下见面的照片,并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卖给了媒体,可以说拍照的人应该很熟悉行业里的路子, 极大可能就是吃这碗饭的。
他手里还有没有别的, 她不知道。
会不会联繫到其他人拿到一些新的东西,她也不知道。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她就先按兵不动等着, 看对方到底有多少料, 探了对面的底子, 她才能一击制胜。
若是对面抛一个料, 她和工作室这边解释一个, 白白消耗精力不说,围观群众开头还看个新鲜, 次数多了就不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毕竟她要向老闆学习,出名靠实力而不是靠绯闻。
接二连三回应热搜,不仅刷不了路人好感, 还占了别人的版面白白遭记恨。
于是直到第二天下午,距离阮一噼腿被曝超过十二小时,远清工作室依然不动如山。
连阮一个人微博的上一条也还停留在新剧进组前发的照片上。
昨晚上率先曝出噼腿消息的博客一下子涨了好多粉, 像是尝到了甜头似的。时隔半天不到,又混剪了当初一个屋檐下的片段,开始有鼻子有眼地胡诌阮一和邹旭二人感情早已破裂名存实亡。
很快,心疼邹旭这个话题也上了搜索榜前排。
而这件事的三个当事人,一个刚得知消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还在安心准备接下来的男子50米自由式决赛,另一个明明什么都知道的却没事人似的安安稳稳坐在场馆里等待着比赛开场。
场馆里一如既往的人山人海。
手机讯号间接性失联,阮一习惯性刷了一遍话题,正巧看见昨晚上那个号又开始活跃起来。
合着搞了半天,没什么新料啊?
为了继续蹭热度只能去炒冷饭剪视频以自证?
除了翻来覆去那几句话,还真没什么新鲜的,倒是她的粉丝和邹旭的粉丝吵了起来。
不过风向一边倒。
毕竟她没站出来解释,连她本人带粉丝都是被另一边吊打。
——呵呵,我家哥哥真是瞎了眼了,心疼。
——早就说她配不上哥哥,还走什么玉女路线,我看欲女就很般配。
——卧槽,她是不是搞上了前段时间很火的那个金贵boy,我tm为自己粉过一段时间感到羞耻。
——真的没眼看,为了炒新剧真是什么热度都要上。
夹缝中生存的唯一粉连说句话的资格都没有,谁敢洗白随即就会面临被追到主页喷的局面。
刷了没多久,手机信号又断了。
阮一也失去了兴趣,随手把手机揣回兜里,目光回到赛场上。
50米自由式决赛,是他个人赛的最后一场,赛事已经进入了最终准备阶段。
队里给预留的家属席视野极好,仅次于媒体解说席。
比起场下那人,她倒是更紧张一些,只要夺下这一块金牌,加上上午200米决赛的那块,他这次所有个人项目就是大满贯。
短促的哨音响起。
第四泳道的日本选手是这次的夺冠热门,他一马当先,与位列第三泳道的李朗贤从入水起就差了半个头的差距。
乍一看,各个泳道之间几乎都像是齐头并进,难分高下。
50米不需要折返,眨眼间就能分出胜负。
赛程已过去大半,李朗贤依然落后肉眼难以察觉的一丁点儿差距。
身边的李家父母已经紧张地手心出汗,从比赛刚开始,陈梅就在一旁小声念叨,快点儿再快点儿,儿子加油,再加把劲。
周围到处都是主场观众的吶喊声,倒显得他们这边几个座位尤其的安静。
阮一抓住栏杆猛得站起身子,像当年给他加油那样毫无顾忌大叫了起来,“李朗贤!你丫给我快点儿!”
醇正的京腔引来四周少数几个国人的注意,很快被压制下去的吶喊声又重振旗鼓响了起来。
但加油的调子显然被带跑偏了。
周围此起彼伏着——你丫快点儿。
场面一时间有些好笑。
泳池里奋力向前的那人明明该是什么都听不到,却像是得到了感应似的突然提速。
额前几寸与他平行向前的是亚运会纪录线,红线冲刺阶段他成功赶超了四号泳道日本选手,小臂往前甩出弧度,又与纪录线相交。
只一个眨眼的工夫,从水里再次划出优美弧线的手臂成功在红线到岸之前搭上了岸沿触摸板。
是……又破记录了?
观众席屏息凝视盯着头顶的成绩栏,下一秒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啊啊啊啊,我儿子又是第一!!”
陈梅窜天猴似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顾三七二十一抱住了阮一,“看咱家李朗贤,又第一!儿子没白养!没白养啊!”
摄像机扫过观众席,又把屏幕让给了理应享受这一切待遇的冠军。
水里的少年激动地抡起小臂猛捶水面,激起千层浪花。
兴奋还未褪去,他闭上眼仰躺在水上慢慢缓下激荡的心情,手臂缓缓举到视线齐平,再次惯例一般朝观众席比起一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