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易中海在院儿里晒太阳。
李兰忙完家里的家务,也找了一个凳子坐到易中海的旁边,做着针线活儿。
时不时的还看上易中海两眼,看的易中海很不适应。
易中海心想这该不是刚才贾张氏说的话,让兰子担心我跟她之间有什么吧?
真是冤枉死我了,我在院儿里可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啊。
都有半年多没有拈花惹草了,这要是被兰子给误会了,那可就亏大了。
易中海坐在李兰的身边有点忐忑不安。
想解释,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脸上的纠结和坐在凳子上时而扭动几下,可做不得假。
而且易中海还时不时的,偷偷看向李兰几眼。
李兰看着易中海这坐立不安的样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易中海听到声音,扭头看向李兰。
只见李兰此时笑的前倾后仰的,手里拿着的衣服不停的抖动。
易中海顿时满脸黑线,无奈的看着李兰说道。
“兰子,你在笑什么呢?”
“有什么好笑的?”
李兰听到易中海的问话,立马笑的更肆无忌惮了。
易中海就在旁边摸不着头脑的看了好几分钟。
直到李兰停下大笑,才指着易中海说道。
“中海,你太逗了。”
“看你刚才坐立不安的样子,还时不时的偷看我。”
“立马就能想到你在想什么。”
易中海抿了抿嘴巴,皱着眉头,正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
李兰又接着说道。
“还在想刚才贾张氏说的话吧?”
“担心我跟你闹?”
“怀疑你跟贾张氏之间有事儿?”
见易中海尴尬的点点头,李兰继续说道。
“中海啊,你想多了。”
“这不是春耕了么,贾家去年在乡下买的地,要种了。”
“她一个人忙不过来,看你在家还没上班,于是就想找你帮忙。”
“或许有那么点意思,毕竟她一个寡妇也不容易。”
“更多的是找你帮忙的事儿。”
“至于其他的意思,可能就是玩笑话。”
“我们两个人一开始都想歪了。”
易中海听了李兰的话,终于松了一口气。
幸好是正事儿,不然玩笑可就开大了。
听说已婚女人们在私下可是什么话都敢说的,没想到这贾张氏还敢当着自己和李兰的面儿开荤玩笑。
这就让人有点遭不住啊。
不过片刻,易中海又想起李兰说的,贾家找自己帮忙春耕的事儿。
不禁有点头疼。
这答应吧,就要到乡下跟贾张氏在一起好几天,瓜田李下的,容易传出闲话。
这要是不答应吧,就有点显得不近人情。
毕竟自己是贾家孩子的师父。
这徒弟家有事儿,请师傅帮忙,这师傅还真不好拒绝。
可是自己十几年没下过地了。
甚至没有主动干过春耕的活儿。
在老家还有地的时候,自己还在上学,家里农忙的时候,都是请村里人做的,自己也就打打下手,其他的还真没干过。
也就是去年回乡给家人立碑的时候,帮村里干过收割麦子的事儿。
至于春耕到底种什么?
地要耕多深?
土里要上多少肥?
要浇多少水?
庄稼间距是多少?
该种些什么?
这些易中海都不了解。
虽然是农村人,可别忘了,这易家过去可是有百十亩地的大地主啊。
哪会亲自下地干活儿?
就算地主了解种地的门道,可那也是掌家的少爷和大人们的事儿。
易中海在逃难之前还是个孩子,还不算是家里的劳动力,自然对农事一窍不通了。
易中海坐在凳子上,皱着眉头,看着不远处的石榴树,一阵思索。
李兰看着易中海的表情,忍不住问道。
“中海,你在想什么呢?”
易中海扭头看向李兰,这还能想什么?
不就是想着农活儿的事儿,以及怎么答复贾家嘛。
于是易中海就把自己刚才心里想的跟李兰一五一十的说了。
并且还问向李兰。
“兰子,你说这我该怎么答复?”
李兰听着易中海的话,略微思索一下,然后坐直了身子,看向易中海说道。
“老易,我觉得你考虑的没有问题。”
“我们海狮要答应的。”
“毕竟现在东旭算是我们家的儿徒弟,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况且我们两家现在属于结盟,互相扶持的状态,是用来防止受欺负受排挤的。”
“真要是不答应,不仅说出去不好听,还会让贾家母子跟我们产生隔阂。”
“这样一弄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易中海听后,一想也是。
自家跟贾家本来就是抱团取暖,才达成的结盟关系,可不能因为这事儿闹不愉快。
可是就算答应了,自己不会农活儿可咋办啊?
易中海想到这,又朝李兰说道。
“兰子,答应是行,可是后面我该咋相处啊?”
“还有农活儿我也确实不怎么熟啊。”
李兰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昂着头,转过身子,看着易中海说道。
“中海,你想多了。”
“首先农忙的时候,你们厂每年可都是要放农忙假的,这点谁都不例外。”
“到时候有东旭也会跟着去。”
“作为贾家唯一的男丁,自家的地,他不可能不管。”
“就算他不懂种地,也要上。”
“所以有东旭在中间我们倒是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
“实在不行,我也跟着去,顺便帮忙做饭。”
“有我也跟着去,那就更没人敢说什么了。”
“反而会夸赞我们家对徒弟讲道义,对徒弟重视。”
“这些都是好名声啊。”
说到这,李兰稍微停顿了一下,双手抱拳,放在腹部,然后靠在凳子上,朝易中海说道。
“至于你不懂农活儿,那不是乡下有人懂么?”
“到时候找一下贾家的土地所属的村里,请人帮忙就行了。”
“有老农指导还怕不会?”
易中海听了李兰的话,略微思索一会儿,缓缓点点头。
李兰说的确实有道理。
答应贾家,不管是从名声,还是从两家关系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至于种地,到时候下乡了,只要招待好帮忙的农民,顺道教会东旭种地的流程就行了。
自己肯定是不能当主力的,顶多是当贾家的主家,给贾家的孤儿寡母撑腰,免得他们母子受欺负。
想到这,易中海也就下定决心了。
不过片刻之后,易中海叹了一口气,扭头看向李兰。
“兰子,你跟着一起下乡是最好的,不过到时候老太太吃饭该咋办啊?”
“我们两口子跟贾家一起下乡了,就没人照顾她了。”
李兰这才想起来,什么都想好了,可就是老太太没有着落,不由得一阵尴尬。
朝四周看了看,稍微思索了一会儿,李兰又朝易中海说道。
“中海,别担心,我们可以问一下老太太。”
“到时候让老太太自己决定,是愿意跟着我们下乡,还是愿意在院儿里。”
“要是愿意跟着我们下乡呆段时间,那我们就带她一起。”
“要是想待在城里,那么到时候我们再院儿里找一户人家,帮忙伺候几天就行了。”
“跟去年我们回老家也没什么区别啊。”
易中海一想也是,让老太太自己做选择,反而更省事。
不由得点点头,“行吧,一会儿我去问问老太太,你一会儿也去跟贾张氏说,我们答应了。”
李兰也点点头。
说完了正事儿,接下来易中海和李兰又喀什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家常话。
顺道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