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字:
关灯 护眼
藏地密码 > 道星游学生 > 第76章 不同的世界

第76章 不同的世界

热门推荐: 收尸人盗墓笔记剃头匠鸿蒙道
    美术课已经进入到彩铅静物画部分了。


    这天上午,方尘正在给第一组的半成品习作做分析、讲评。


    几张画一溜排开,摆在静物台旁边。


    对比着静物,每张画的不足之处都一目了然……


    “构图、透视、比例,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在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上……


    咱们现在已经进入色彩阶段了,要学会将明暗和色彩结合起来处理,不要将所有暗部都画得死黑一片,要注意亮部与暗部的冷暖变化,特别是这些水果,根本不需要用黑色、褐色么,暗部也是鲜艳的、饱满的、充满水分的,你一用黑色、褐色,它就干瘪了、腐烂了……谁会买这样的水果呀?……


    静物画本来就是反映美好富足的生活的,你把水果都画得干瘪、腐烂了,怎么体现美好富足的生活呀?”


    讲到这里,方尘心中一动:现在人们的餐桌浪费现象、崇洋媚外现象、追捧“国外的奢侈品”现象,归根结底也是在追求富足、美好的生活……


    但追偏了……


    中国古人可不是这样的……


    在中国古人那里,富足、美好的生活首先是精神上的富足与美好……


    所以,中国画中没有静物画这个概念。


    在西方绘画中,采摘的花卉、打猎回来的动物尸体都可以做为静物画的表现对象;而在中国画中,这些都是以花鸟画、翎毛走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自然界中鲜活的形象。


    一千年前,当西方巨匠在画室中描摹动物标本时,中国画家却在自然中眼观手追,在山水游历中写生。


    所以,中国画是更高级的艺术。


    如果,非要在中国画中,找出一个与静物画这个概念相对应的画种,那就只能是博古画了,但其表现内容是何等的高雅、古朴、大气、厚重!


    课间,在教员休息室,几位老师又在大聊特聊她们的衣饰。见到方尘进来,都不吭声了。


    方尘接完水,转身正要走,却被人叫住了。


    “哎,方老师,你里面那个是和服吗?”


    方尘停下脚步,低头看了看,原来可能是上课时太热,无意中把灰色毛料西服的扣子解开了,露出了里面的月白色中衣。


    “噢,这个呀,是汉服中衣。”方尘笑了笑,冲大家点点头。走了。


    坚坚开始学小提琴后不久,方尘想到孩子很快就会长大,早晚也得买成人小提琴。还不如早就买了,自己也可以学一学。


    就这样,买了把成人小提琴。


    跟着儿子一起学琴。


    但在耳朵旁边拉响,震得自己脑子里都乱乱的,没学几天,就厌烦了。


    想起童年、少年时代,学山水画时,常常画的那些抱琴、抚琴的点景人物,当时画的人物都极小,所以古琴也只是两根线勾勒而成,一直好奇那个古琴到底是什么样的,更向往在山水中抚琴的生活。


    于是,买了古琴,开始自己摸索着学古琴。


    于是,又买了汉服,以配合古琴。


    于是,每天晚上,着汉服,抚古琴,生活似乎也优雅了起来。


    人们貌似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其实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愿意关注的世界中……


    ------------------------


    生活总是在上演着雷同的戏码。


    将近期末的时候,方尘又收到了退画室的通知。


    这使人回想起两年前的时候。


    这回估计也是如此吧?不光是要退画室了,可能连课都不能上了吧?


    历史在重演,似乎回到了两年前。


    唯一的不同是,两年前,系主任是魏秀云;两年后的今天,系主任是夏波。


    前一段时间,全系大会上,夏波主任的不点名批评还轰响在耳畔……


    在画室中,方尘轻车熟路、手脚麻利地收拾个人物品,打包,装入纸箱。东西虽然很零散,但归拢到一起也并不多,一个纸箱就足以装下,交钥匙时抱上纸箱,抬腿就可以走。


    退画室很简单,只是,这几幅油画儿可怎么办呢?


    画室里,已经收拾整理好个人物品的方尘,呆呆地看着这几幅油画正在发愁。


    这时,黄婷娟来了。


    “这有什么好发愁的?送人呗!”


    “送给谁呀?谁会要呀?”


    “我要啊!这么好的画,傻子才不要呢!我可真要拿走两张了!”


    “好!好!你随便挑!”


    因为一直被贬低,方尘对自己的画也没什么信心,这会儿有人要,当然是大喜过望、求之不得。


    就这样,几个平时说得上话的同事,你两幅我三幅地就把画都拿走了。


    一切都收拾停当,只等人收钥匙了。


    这天晚饭后,孩子在写作业,方尘打开电脑,搜出了几所学校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略加比较,确定了两个离家相对比较近的学校,按照这两个学校的招聘要求写应聘简历。


    第二天又修改了一番,便分别发了出去。


    两年前,三十六岁,投出的应聘简历,很快就有了回音。


    两年后,三十八岁,应该也会很顺利的吧?


    两年了,仿佛只是在原地转了个圈儿。


    生活可真会开玩笑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收尸人 盗墓笔记 剃头匠 鸿蒙道 我老婆是美女总裁 创世至尊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