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去两个月时间,到了1941年8月下旬。
此时,留在沪市的平安银行高层,秘密在会议室开会。
夏高翔当即说道:“老板下达了指示,让我们平安银行以‘资金不足’自我产生挤提事件,并登报,以此将银行储户的资金返还,并准备停业,管理层和职员带着家属,分批到重庆去避难。他说,三个月时间左右,日本要和英美开战,我们平安银行的职员都属于危险处境。而在后方,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住房和福利,养家糊口不是问题。”
众人大吃一惊,随即又逐渐情绪稳定,他了解老板在这方面的本领,判断是绝对不会错的。
事实上,在7月份时,沪市已经有消息——日本和美国要开战,因此众业所的股票也大跌。
秦伯厚说道:“从去年底开始,平安银行逐步将贷款收回,账户上的资金倒是足以应对挤提。”
王亚新点点头,说道:“目前只是有零星债务,我再去催一催。”
夏高翔强调道:“足够支付储户的资金即可,可能一些储户还会选择信任我们,到时候我们给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马上取出,一个是转移至重庆。所以,大家抓紧时间,争取十天搞定这件事,后续,我们还要处理一些工厂的事情。另外,叶经理,你需要亲自去一趟香港,那边的情况稍微变化一些,储户资金可以朝奥门转移,当然还是要安排那边的大部分管理层和职员向大后方撤退。老板说,一定要如实相告那边的本地职员,日本人占领后,势必会在本地烧杀抢掠,现在撤走,还能有渠道,晚一步撤走,那就想走都困难了。”
大家明白,老板是希望整个平安银行管理层和职员,都撤到重庆去。
可见老板对这家银行的重视,因为银行员工至少也是有中学水平的人材,每一个都是将来‘东山再起’的基石。
为此,陈光良已经在重庆准备了大家的衣食住行,接下来养着大家几年都不是问题。当然,陈光良在后方也有那么大的家业,自然会给大家安排工作岗位。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我会在那边待一阵时间,包括工厂方面,我都会安排好的。”
他本身就经常去香港,和那边的管理层都比较熟悉,做这些事情再适合不过。
夏高翔说道:“嗯,工厂如何安排,老板也做出指示。”
其余高层不用问,也知道,老板怕是准备毁掉工厂,这不由得让人钦佩老板的魄力。
几天后,租界的谣言四起——平安银行的资金周转困难,一时间大量的储户在平安银行租界的总行和分行排队提款。
此举,自然也惊动了汪伪政权,对于这个一直在大后方出力的企业,他们自然恨得牙痒痒,故马上安排地痞流氓加入挤提的队伍,并进一步散播谣言。
“排好队,排好队,乱糟糟的像什么!”
林峰这个留守在沪市的安保公司负责人,亲自带人来维持秩序。
不过平安银行特意交代他,这次是银行准备将存款还给储户,所以不要劝。
“威风什么,都tmd要倒闭了!”
林峰一听有人反驳,马上态度非常不好的说道:“你tmd说什么,不想取钱就走,要取钱就给我规规矩矩排队,不然一分钱没有。”
“你”
“平安银行请你这样的员工,真是倒大霉了!”
“小子,你别得意,你知道不知道我是谁的人?”
“我管你是谁的,来这里就得守规矩。”
有这样的态度,更加坚定了大家取钱的决心。
不过等到里面取钱时,很多人都傻眼了,只要有客户提出取钱,银行职员除了说一句:“定期还没有到期,现在取出,利息一分没有了。”
客户本能的说道:“取取,再不取本钱都没有了!”
银行职员直接将一份需要签字或画押的纸张给客户,随后就将法币兑现给客户,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你们不是没钱了么?”
客户抱怨了一下,本来还有大几百的利息,现在一分没有了。
“上面是这样说的,不过尽量会兑现给你们的。”
听到这样说,客户半信半疑的离开,但也不至于后悔。
很快,沪市的报纸也第一时间刊登了平安银行遭遇挤提的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起来。
毕竟平安银行一直以‘财大气粗’来形容,旗下更是拥有多座‘印钞机’工厂,深得储户的信任;就算陈光良宣布将工厂利润捐出做慈善,但这些工厂的流水总归是要汇聚在平安银行,不至于缺钱这种事情。
有大额储户开始拜访夏高翔等高层,得到的答复也是——平安银行沪市缺钱,但会尽量将资金兑现给大家。
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相信平安银行,更重要的是相信陈光良,结果却被告知——要么取钱,要么这些钱后面只能去重庆分行取出,因为这边的资金可能要取出。
一时间,还是很多大户选择取出。
他们觉得,平安银行不会放弃沪市的市场,所以就认为平安银行可能是真的缺钱了。
事实上。
陈光良在准备让平安银行撤出沪市的时候(仅含储蓄业务),早已经算计好了,未必不能让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察觉,他在准备撤退沪市的业务,避免影响后续的工厂自毁。
在平安银行陷入‘挤提’时,包括多家银行提出愿意帮助,毕竟这个时候的法币他不保值,但家明白平安银行的资产是保值的,特别是那些工厂。
但平安银行委婉的拒绝了大家的帮助,这让沪市的银行业警惕起来。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平安银行的现金流很多,因为至今没有哪个储户传播——平安银行取不出钱的话;甚至,平安银行外面的挤提,一直排队整整齐齐。
这样的情况,就是一些储户也忍不住问:“你们是真的没钱了?”
平安银行的职员只能回道:“应该有点缺口”
储户脑门子疑问增加,说道:“一点点缺口?哪个银行没有缺口?”
职员再次含糊的说道:“反正你现在不取钱,后面在沪市取不出钱了。当然,我们重庆那边有不少钱,后续取钱可以去那边。”
这下,也就让储户不得不取出资金。
事实上,这样有些消耗‘信誉’,将来如果平安银行还开战内地的业务,怕是有很大的影响,毕竟很多本来可以拿利息的,现在利息也没有了。
相比较沪市,香港则没有采取‘自我挤提’的方式,毕竟抗战结束后,香港平安银行要成为总行,继续在香港经营。
所以,叶熙明带的指令是:部分资金转移至奥门,并存入大西洋银行(隶属葡萄牙);对于一些大户的资金,采取按照正常利息返还,并告知平安银行准备暂时撤出香港,原因自然是日本的咄咄逼人,针对大户,平安银行也提出自己的财务建议——向奥门和重庆撤。至于小额储户,平安银行只是暂停储蓄业务,能联络到个人的,也是劝取,利息正常支付。
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这样抗战结束后,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平安银行(香港)的总经理李鸿生,有些担忧的说道:“就怕我们错过一段时间,因而造成信誉上的损失,当然,香港平安银行会严格执行老板的命令。”
叶熙明这时候耐心的劝告道:“你都这样想,那些管理层和员工自然也会这样想,但大家想想,老板有什么时候预判过失误。退一步来说,日本现在已经被逼到墙角,不入侵东南亚和香港,如何保证他们的资源,东南亚起码有石油,进一步还能占领整个太平洋所以,你的工作要做到位,劝告大家陆续撤向后方,不然到时候到内地的飞机都没有了,大家想走,老板也是无能为力。至于奥门,当然也是个选择,不过那边必然日本特务很多,生活也注定不好过”
李鸿生一震,当即说道:“好,我会耐心劝告大家的,好在老板给的时间有两个月,我们一定在这段时间处理好。”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我要暂时在香港,和大家一起从香港撤向大后方,毕竟平安银行体系下,还有新丰纺织厂、维他奶、时代影业等企业,我也要指挥大家撤退。”
李鸿生感叹的说道:“只有老板,才真正照顾我们这些属下,这次撤退花不少钱吧,到了大后方,大家的也会消耗不少。”
叶熙明笑道:“老板对这方面更重视的是人才,他同时坚信日本已经蹦跶不了几年时间,但他也说,往往是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更加困难,所以大家都撤到后方,也能同舟共济。”
“好,老板如此照顾大家,我们也是这辈子卖给他了。”
此次撤退,仅平安银行就有上百名的职员,和数百位家属,以各种交通方式撤向后方,资金都是由平安银行支付。比如香港的职员和家属,尽可能以飞机为交通,但如果买不到票,那么也就只能走粤北,但沿线都有‘向导’,安全不是问题。
庞大的撤退规模,平安银行自然付出较高的代价,但一切都是值得;后方也需要人手,战后还能第一时间聚集大家,共同发展。
叶熙明马不停歇的来到时代影业,会见了庄铸九和陆涵章等人,交代了撤退的命令。
“从现在起,要马上将时代影业的机器设备,封存至奥门的仓库,暂停所以拍摄的电影,管理层和演职人员分批向大后方重庆避难.值得警告的是,我们得到了秘密线索,一旦日本人占领香港,要针对我们时代影业的演职人员和管理层,因为我们这几年拍摄太多的抗战电影,日本人恨得我们牙痒痒。”
庄铸九询问道:“只是时代影业家大业大,就算撤出机器设备,还有庞大的物业。这一点,陈先生怎么说?”
他的妻子和儿女,早已经去了重庆,他为了报答陈光良的知遇之恩,也一直坚守在香港和东南亚,处理时代影业的发展。
这几年来,时代影业将香港和东南亚视为大后方,拍摄电影,甚至包括抗战电影,属于抗战的一份子,很多南洋华人看到他们的电影,就会对国内抗战加以支持,甚至直接回国参战都比比皆是。
叶熙明说道:“老板有说,他这样说的,只要人还在,等抗战结束,时代影业就能第一时间东山再起。另外,物业什么的,日本不可能拿到日本去,抗战胜利后,都能拿回来,不用担心。”
庄铸九点点头,说道:“好,那我们马上组织!”
叶熙明补充道:“嗯,一定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撤退,再晚,飞机就难有票了。普通的演职人员,可以带领家人走粤北去大后方,避免造成拥挤,这天线路也有我们的向导。”
相当于,10月底要完成所有的撤退。
“好,我们马上准备”
随着一个个指令下达,‘陈氏企业’再香港和沪市的资产和职员,都开始分开撤退。
像沪市的新丰纺织,也开始出售剩下的纱锭和棉纱等,甚至一些机器开始出售;也有人决定留在沪市,新丰纺织就委托值得信任的员工,将纺织机械交给他们藏起来。
至于大型机器和关键机器,陈光良的意思是,最后时间直接毁灭。
虽然这样一来,很多工人要失业,但是总比资敌的好。
虽然有些残酷,但陈光良依旧坚定的要破坏香港和沪市的工厂,绝不给日本人拿去没收。
另外一方面,这些工厂的工人,最近一年也赚了一些钱,以及也储备了粮食,短时间的生活问题还是可以的。
至于后续,希望他们回到乡下,饿不死就行了。
这年代,人命有时候真不值钱。
别说华夏人了,就是在欧洲战场,普通人也是大量的死亡,战场就是如此的残酷。
到了11月,沪市媒体终于率先报道出来——平安银行、新丰纺织、维他奶全部停止歇业,且新丰纺织、维他奶等工厂的重要设备全部遭到破坏。
一时间,汪伪政府和日本人立即派出特务前去彻查,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
整个新丰纺织已经人去楼空,仅剩下的一些工人讲:“只知道工厂遭到有人的故意破坏,然后所有工人领取三个月的米油,就地遣散。就连一些设备,也被人连夜拉走,不知所踪。”
好家伙,太狠了!
沪市一些聪明的商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心知陈光良一定是得到什么线索——日本人要接管租界,所以率先一步跑路,连工厂都不留给日本人和汪伪政府。
当然现在摆在大家的面前是两个选择——第一,自毁工厂,去大后方避难;第二,继续生产,听天由命。
不是人人都有陈光良这个魄力,绝大多数都抱着侥幸的心理,所以大家除了震惊陈光良的果断外,也就没有其它的行动。
反倒是,日本人和汪伪政府气炸了!
因为陈光良如此果断从沪市、香港撤出,再加上他在商人中的地位,那么一批商人恐怕要跑到后方去(工厂当然舍不得毁掉)。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担心他们的计划暴露,此举会造成节外生枝。
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特务通过调查,平安银行、新丰纺织、维他奶等工厂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基本都已经去了大后方。
就连香格里拉饭店,一些管理层也离开沪市,仅留下一些职员们自行负责管理,赚的钱则由留守的员工自行盈亏。
一时间,很多人都说陈光良一定是已经预料到什么,跟风者不知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