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雷声借陆经理之口,拐弯抹角的让苏浔回到他的原意上来。
“雷总的‘和为贵’理论没错。”苏浔对陆经理说“你回复小白总吧,我可以和他单独聚一聚,但你跟他说清楚,绿豆汤新品费这事儿免谈。”
“您这话我可不敢带到。”陆经理话中明显带有警示,威胁的语气,说“我这个分公司经理该说的可都说了,将来上海公司市场上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您苏总可别推到我身上啊!”
陆经理的示警不仅体现在终端卖场上,大王私下里告诉苏浔,现在分公司军心动摇,有的业务竟放出话来说“‘桂南黑豆奶’就要崩盘了。”
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奇怪。上海公司所辖市场范围大,业绩一直保持稳定。按照“桂南集团”的薪资标准,营销团队的各级业务是由底薪加业绩提成构成的;过往上海公司的大小业务平均收入,与其他大品牌比较均属中上水准。
如今厂商有分道扬镳之势,“桂南黑豆奶”市场又完全握在“南沪公司”手上,精明的业务们看得很清楚,照此下去“桂南黑豆奶”在现有的终端卖场消失只是时间问题了。
连锁反应便是他们的薪资收入将难保,大减。
眼下稳定团队的军心,尽快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是当务之急。苏浔清楚越是危机中,他越要保持清醒和定力。否则局面将不可收拾。
他采取的应对行动,必须要比“南沪公司”还要更快。
陆经理表面上依然在配合苏浔的工作,但她更关心,留意的是苏浔是否改弦更张,重回“南沪公司”旗下,应允小白总提出的条件。
苏浔的接下来的想法,动作,唯一可信任的也只有大王一人了。
一方面,苏浔抓紧时间,逐一与分公司所有的业务面对面的交流,化解他们眼前的困惑与担忧,明确非常时期,销司,集团一定会考虑到上海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薪资做出相应的调整。
“民以食为天”,打工一族对自己的收入最为敏感;苏浔将这个众人聚焦的问题阐明后,大部分业务都做了积极表态,回应。
同时苏浔向他们提出了近阶段的要求:凡是还正常销售的门店,要持续重点维护,“桂南黑豆奶”在排面的曝光率,陈列标准不能降低。
“南沪澳洲燕麦片”开始大规模铺市,但他们的业务对门店维护不可能,面面倶到;苏浔要求业务,要比过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些重点门店的基础工作做好。虎口夺食!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对上海公司的业务考核,从大比重以销售数据为主,转为门店的品项维护上来。
另一件苏浔早就计划好的工作,便是与应杰在sh市区拜访经销商,为了加快进度,他安排大王随尤经理在郊县同步做这件大事。
几天时间,苏浔,大王随两个经理几乎跑遍了上海各市区,接洽,拜访了二十几位大小客户。
从中苏浔筛选出七八家,既有与“桂南黑豆奶”合作意愿,自身拥有一定的实力,终端渠道具备相当规模的经销商,与大王关起门来,先行展开了商议。
“从我们接触这些客户看,‘桂南黑豆奶’不论是品牌还是市场表现,这些经销商几乎都给予了认可。”苏浔说“这是我们的底气。”
“我到郊县转了一圈,好多新系统超市,卖场根本见不到我们的产品。”大王骂了一句“陆经理眼瞎吗?空白市场这么多,这两年干什么吃的!”
苏浔清楚岂止是陆经理。不管哪个企业外派出去的一方大员,很像古时朝廷命官;只要自己的地界表面上歌舞升平,能得到皇上认可,绝大多数人不会自找麻烦,苦头,为将来的江山社稷多思多虑。
“现在不是追责,发牢骚的时候。”苏浔说“我想把这些有意愿合作的经销商,分门别类,整理出一份报告上报给老板。如果老大同意,我们争取在‘五一’前把上海公司调整到位。”
“浙江,js市场我们现在还是两眼一抹黑。”大王提醒苏浔。
“确实。我们应该把这两个省份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苏浔对大王说“你通知内勤,让浙江,江苏两个省经理明天赶到上海来。我们先见一见,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工作。”
虽然前景依然不明,但苏浔毕竟走出了第一步。但一个最大的困惑这几天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和覃老板始终失联。
在北海的丛辉一问三不知,给童秘书去电话,还是得不到确切答案,覃老板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第二天刚上班,陆经理便向苏浔交上来一份“请假报告”,说老家奶奶病重,要回去探望。
在这个关键时候,分公司经理以这种理由撂挑子,苏浔确实没料到。但陆经理毕竟既有探亲假,又有这个“祖孙情深”说辞,他也只能不得不批准了。
中午前后,浙江,江苏两位省经理先后赶到了分公司。
浙江经理是个杭州小伙子,姓翟,白白净净,鼻梁上架着一副白框眼镜,书生模样;江苏省经理姚健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样子,苏浔查了一下员工档案,今年才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便入职了“桂南”。
两个人向苏浔的汇报各有千秋。翟经理主要谈到“南沪公司”这家经销商,无论是配送“桂南黑豆奶”还是自有品牌,辐射的主要是杭州以北的浙江城市。
“浙南大部分区域因为路程较远的原因,从‘南沪公司’上海大库配送成本过高。”翟经理说“即使进了一些大卖场系统,他们也通常不会去做。”
翟经理自嘲道:“我名义上是浙江省经理,其实,势力范围连一半浙江省都不到。”
“当然,浙南的城市都不算大,总体销量杭嘉湖地区还是占整个浙江省的大头。”看得出翟经理是个做人处事严谨的人,说起话来滴水不漏。
姚健的汇报则富有感性。他把最近在南京几家大卖场,因为和“南沪公司”业务争夺排面,发生冲突的过程,连说带比划,向苏浔做了详细描述。
“我肯定寸土必争。”姚健颇有几分自信说“我是南京人,当地卖场人头我比他们熟络。没得说,就是跟他们干!”
姚健的身上凸显出了菜鸟业务,初出茅庐的精气神,但这股劲头往往难以持久;相较而言翟经理更显老道,熟谙给领导的汇报精髓一一既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又让上司看到,听到更多正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