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字:
关灯 护眼
藏地密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65章 扬名华人圈

第265章 扬名华人圈

热门推荐: 收尸人盗墓笔记剃头匠鸿蒙道
    美国,旧金山。


    方言、白若雪等人下了飞机等行李,等到了行李,又等着办入关手续。


    磨磨蹭蹭了一阵,终于走出了机场。


    在萧乾的带领下,众人打着出租,来到离领事馆不远的查理旅社,这里是华侨开的。


    前前后后,已经接待过好几批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华夏作家,算是个固定的招待点了。


    旅社不大,但很干净。


    整个三层楼,就见进门处柜台坐着田老板一家,他们洋溢着热情,亲自带着方言一行人到已经打扫好的房间,一边走,一边聊。


    当聊到午饭时,说当地的华人组织特意在附近的华夏餐馆,给众人办了两桌接风宴。


    方言没想到80年代的华人华侨竟然会这么友好,不该是老乡见老乡,背后开八枪嘛?


    把行李都放好,便离开了旅社。


    来到大街上,迎面走来一对对的情侣,但让方言费解的是,除了男女,竟然还有男男。


    而且,有几个老外看他的眼神很不对劲。


    「这里是同性|恋区。」


    田老板大大方方地介绍道。


    卧槽!


    方言比白若雪、王安逸等人,还要惊讶。


    「那几家酒吧和咖啡馆里坐的全都是。」


    田老板左看看,右看看,说从6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就兴起各色各样的平权运动。


    黑人、女权、lgbt、少数族裔……


    而旧金山是lgbt的天堂,lgbt群体每年都会在这里至少组织一次***。


    80年代就有lgbt了!?


    方言感觉到一阵恶寒,怪不得刚刚那么多老外看他的眼神那么古怪,那么不对劲。


    敢情是馋哥们的身子,***!


    「那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白若雪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冲击。


    「你们不必害怕,同性|恋社区的治安最好了,他们基本上是社会精英,律师、医生、艺术家,不会主动骚扰,也不会伤害别人。」


    田老板笑了笑,「不过前提就是不要歧视,不要挑衅,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如果别人故意挑衅伤害他们呢?」


    王安逸追问道。


    「不会。」


    田老板说旧金山的副市长就公开出柜,他得了好多lgbt的票数,lgbt在这里能受到保护,所以其他城市的lgbt纷纷迁到这里来。


    「在别的城市,会不会受到干涉呢?」


    白若雪好奇不已。


    「那也不,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谁管得着,不过最近发现了一种同性之间的传染病,叫"艾滋",据说非常吓人,非常可怕。」


    田老板提醒道:「千万不要跟这些人随便接触,能躲开,尽量躲开。」


    「咳咳,要不咱们走快点?」


    潘耀名和方言一样,也觉得不自在。


    一个个脚步加快,走进一家中式餐馆。


    好在这餐馆的名字,不叫「丁胖子」。


    一张张餐桌上,已经团团地坐满了人。


    旧金山有着大大小小的华人华侨的社区和组织,华人总数虽然没有纽约的多,但华人的比例,远远超过了纽约,至少在20%以上。


    「这位是赵伯溪先生,非常喜欢戏剧,主持了一个"海运"剧社,今年受邀回华夏表演。」


    「……」


    「这位是陈若曦女士,是海外


    华文女作家协会的创始人兼会长,也是《华侨日报》几家报纸的特约编辑,专门给华文报纸写稿。」


    「这位是刘夷良先生,笔名江楠。」


    听到「江楠」,方言立刻把目光投向那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眼镜男人,不禁想到了后世轰动一时的「江楠案」,这人可是个大特务。


    而且是双面间谍,也是佛波勒的线民。


    甚至,出版过常凯申儿子的传记。


    在田老板的介绍下,两拨人互相认识,打着招呼。


    「幸会,幸会。」


    正当方言挨个握手时,赵伯溪激动地凑了过来,「你是不是就是那位提出"世界戏剧体系"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理论的方言!」


    「区区不才,正是在下。」


    此话一出,立刻一片哗然。


    特别是「海运」剧社的社员们,一窝蜂地涌了上来,一副「终于见到真人」的样子。


    「没想到岩子在美国都这么受欢迎啊。」


    王安逸不禁感慨了一句。


    白若雪却诧异不已,一问陈若曦才知,华夏的各大戏曲团经常到海外巡演,旧金山、纽约、西雅图等地的华人每次都会去捧一捧场。


    到场的媒体,除了《旧金山晚报》等以外,自然也有《华侨日报》等华文报纸。


    每当接受采访时,戏曲团总会把「世界戏剧体系」、「三大表演艺术体系」等理论搬出来,而提出这个理论的「方言」,自然也被反复地提到。


    随着各大华文报纸的报道,方言这位「青年戏剧理论家」,渐渐在华人圈里,小有名气。


    话题围绕着方言,白若雪和陈若曦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仿佛一见如故,闲聊了起来。


    「我听萧老说,你和方言在美国出版了一本?」陈若曦语气里透着好奇。


    「喔,还有这种事!」


    江楠看了看被包围的方言,又望了望白若雪,就见她摆了摆手,谦虚地说:「是方老师独立完成的,我只是替他做些翻译工作。」


    萧乾笑道:「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翻译跟创作没有高低轻重之分,两者都很重要。」


    文洁若欣然同意,甚至陈若曦直接搬出余光中的说法,「翻译也是一种创作,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我非常地认可这个观点。」


    然而,江楠的关注点并不在此。


    「你们写的那本叫什么?」


    「《拯救大兵瑞恩》。」


    白若雪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书。


    「能借我看一看吗?」


    陈若曦接过手,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


    过了15分钟左右,接风宴正式开始。


    陈若曦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情节深深吸引,问道:「已经在美国开卖了对吗?」


    方言点头说:「有一两个月了吧。」


    「是嘛,那我可要买一本,好好地读一读。」江楠一开口,在场不少人也纷纷地响应。


    方言莫名地有一种天桥卖艺的感觉。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而陈若曦不但要捧个钱场,还要帮着宣传,既向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成员们推荐,也要在《华侨日报》等报纸上,点评这本书。


    「那敢情好啊!」


    「谢谢,谢谢陈女士!」


    方言一听《拯救大兵瑞恩》会出现在华侨华人海外创办的报纸上,心里又惊又喜。


    正愁着该如何在美国打开局面,这不就来了嘛


    ,真的是瞌睡了,都有人来送枕头。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


    陈若曦告诉他,自己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得出了个体会,那就是「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


    「您说的一点也不错,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方言举起酒杯,邀众人干杯。


    「干杯!」


    在欢声笑语中,举杯相敬,碰杯的瞬间洋溢着情谊,整个餐馆里充满和睦愉快的气息。


    两天后,《华侨日报》上率先登出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点评,同时还附上了方言的简介,年纪轻轻,就拥有着一连串耀眼的头衔。


    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


    接着,同样在旧金山的《北美日报》、《亚洲人周报》也纷纷捧场,高度评价了方言和《拯救大兵瑞恩》,向华人华侨推荐这本书。


    在旧金山的华人数量有几十万,《拯救大兵瑞恩》在圈子里,渐渐地传开,甚至于旧金山华语广播电台,把这种现象当新闻来报道。


    一经宣传和曝光,销量随之上涨。


    而此时,方言早已离开了旧金山,途经过丹佛等城市,每一次,都有当地的华人组织招待,《拯救大兵瑞恩》都会登上当地的华文报纸。


    就像在巡回演唱会上推广专辑般,每到一座城市,就把宣传到那座城市。


    挣钱嘛,不寒碜!


    很快地,即便方言没去过的城市,《拯救大兵瑞恩》也在华人圈子里流传开来,像西雅图的《西华报》,纽约的《中报》、《华语快报》等华文报,相继地替方言免费做宣传。


    销量一高,不少地方的书店开始缺货。


    随后,兰登书屋接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接听员一脸茫然,《拯救大兵瑞恩》?


    还是华夏人写的?!


    今天可不是愚人节!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收尸人 盗墓笔记 剃头匠 鸿蒙道 我老婆是美女总裁 创世至尊神系统